点击排行
【十九大回声丨专家谈】以创新引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2017-10-22 20:34光明网-经济频道
作者: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 张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篇章,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特别是从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当然,这里的“创新”,是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多种创新的全面创新。可以说,创新为过去的中国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也为新时代中国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除此之外,我国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已经作为“新四大发明”获得世界的认可。杭州G20峰会将“创新”作为撬动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能和潜力,也成为中国寻求协同发展的动力之源。在19日刚刚闭幕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中国队位列金牌榜首位,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等等。可以说,恰恰是科技创新的大力发展,转变了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报告中对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因为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全面创新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和必然选择。
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南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应对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也唯有创新才能指引实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制度创新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没有好的发展体制,就无法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无论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发挥“有效市场”作用,还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都需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尤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针对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痛点”和政策制度障碍对症下药,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人才创新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我国走的是一条“以人才强、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道路。这是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即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历史性机遇,而要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崛起和赶超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创新强国。而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科技人才,尤其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充分尊重科技人才创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宽容科研失败,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