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坚持“八字方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12-30 17:5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科院副院长 梁启东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其重点任务。2016-2017年,中央明确“三去一降一补”为五项重点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说,就是注重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已化解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努力缩短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加大去杠杆工作力度,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补齐短板,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三去一降一补”,要去得坚决,降得有效,补得精准,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018年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明显变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在稳中有进的同时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所以,今年的7月31日、10月31日、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都释放出新信号,就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即将进入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把握?是需求端着手,还是供给侧发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有不少的争论。中央对此态度很明确,此次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没有跟上,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导致经济循环不畅。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如近年来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迅猛增长,海外购买力旺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推动适应新需求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
那么怎样理解“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八字方针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深化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深化改革,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是十分重要的供给,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真正减少经济运转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政策的配套工作。2019年国家宏观政策怎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强烈的新信号:宏观经济重在“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不是“更加积极”而是“加力提效”,货币政策重申“松紧适度”。具体说,“逆周期调节”,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加力提效”,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松紧适度”,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