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 ?
2021年1月7日(辽宁日报 理论版)
??
??
核心提示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发展规律、敏锐洞察历史大势、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一定要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全局观念主动融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振兴发展。
?
?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入点和突破口
?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坚持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战略方向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其目的是要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辽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一定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明确战略方向。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指出,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维护国防安全方面,我省是军工大省,在加快发展军民两用产业、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前景广阔。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市场巨大。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我省拥有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潜力大。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我省可再生资源种类齐全,新增长点多。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我省工业体系完备,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能力在一些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精准发力,更好地挖掘内需潜力,更好地改善供给质量,更好地激发内生动力,这既是振兴东北、辽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辽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科学谋划,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辽宁贡献。
??
加快“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
? ?
充分发挥沈阳、大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区域政策,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一圈”“一带”“两区”区域互补、融合联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率先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中作出示范,着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沈阳要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方面当先锋做表率。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要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大连作为全省的开放龙头要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做榜样,充分发挥大连的“中心港”效应,加快畅通陆海通道、完善集疏运网络、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要对标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示范。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京沈高铁全线贯通的有利条件,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等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要全面落实国家建设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建立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在全省率先走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路子,形成均衡发展、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 ?
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
? ?
着眼于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特征,深刻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要把“四新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发挥我省产业优势做强做大机器人、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区域市场生产、流通、消费顺畅循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省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多、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提质增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信息技术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围绕成套装备、汽车制造、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解决“原字号”问题,形成以本地龙头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引育新动能,做强做优做大一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解决“新字号”问题,要结合辽宁实际,瞄准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工业互联网、5G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培育一批新动能。在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中,以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突破口,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手段,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支撑,加快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消费品产业链重构,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消费品制造业,完善辽宁制造业中心功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 ?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 ?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我省在国家区域战略版图、“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振兴中的定位和角色,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优势。要充分利用我省与东北亚相邻的地缘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陆海统筹,加强经贸产业合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辽宁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临海港口群之间的集装箱远洋干线业务、海内支线业务、国际邮轮业务的共同开发运营;共同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东北亚各国之间跨境大桥、跨境铁路和跨境公路建设,提高陆海交通运输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深耕日韩,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以共同维护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点,推进形成三方制造业分工合作新机制。加快融入“双循环”,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好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盘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丹东互市贸易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的对口合作,积极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扩展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开放合作方式、提高开放合作成效,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
? ?
全面扩大内需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
? ?
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畅顺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强化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服务消费提质,促进实物消费升级,鼓励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培育体验式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聚焦卫生防疫、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力度,促进公共消费。做精做优辽宁消费品工业,打造辽宁消费品品牌,增加省内新兴领域消费产品。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拓展投资空间,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防洪供水、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稳步扩大利用内资规模。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等服务供给,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支持辽宁民营资本投资消费品工业,促进辽宁消费产品卖在辽宁、卖到全国、卖到世界。发挥优势品牌企业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度高的自主品牌,加强行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鼓励企业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支持企业围绕品牌开展整体宣传,引导社会资源向辽宁自主品牌倾斜,增强市场对辽宁品牌的消费信心。
? ?
??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