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谈辽宁经济必然要谈辽宁装备,因为自2006年起,装备制造业就发展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集中代表了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和新形象。2008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对我省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最近,国家通过了装备制造业以及汽车、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都为我省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本版特约我省学者结合《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探讨新形势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辽宁装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品利润增长率等主要指标又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力依然较低。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不仅包含了近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更反映了从中长期的角度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韬略。《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探寻我省第一支柱产业新的支撑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化
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上的差距仍是制约我国及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以我省为例,不仅一些重大技术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而且一些基础零部件也依赖国外进口,如电气设备制造中的一部分开关、套管、纸板等。国外供应商从这些产品的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对本土企业进行限制,约30%-70%的行业利润被进口部件吃掉,影响产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规划》提出,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可谓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夯实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支撑。《规划》要求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从而明确了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具体路径。我省有许多装备制造业产品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能力在重点工程中实现进口替代。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同时,大力推进风电产品、特高压变电产品、矿山机械产品、高速列车、城市轨道车辆产品等抢订单、占市场,努力争取国家重点工程中更多的重点产品由辽宁制造。应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的组织、协调、扶持力度,对数控系统、核电专项等多方投入,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联盟,进行联合攻关。在基础零部件研发方面,可通过促进主机企业与配套件企业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组建大型基础零部件企业集团等,增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放宽了高新技术输出的限制,这是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引入高端技术的好时机,可以通过积极从国外引进科技研发团队或并购国外的科技型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促进专业化分工,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
专业化生产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竞争中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而且,分工越细越有利于技术进步,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大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产业组织结构。南方发达地区新兴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地、仪器仪表制造业基地等,也都具有鲜明的分工与协作特征。而辽宁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些国有企业仍延续自我封闭的产业链模式,在组织生产配套和设备成套上缺乏广泛的开放性协作,在有的行业,零部件的自制率在50%以上,产业链协作程度只能达到日本同行业的25%。内部循环,自我封闭,实际上是排斥了市场竞争,势必妨碍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所以,需要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规划》中谈到了装备制造业的结构优化问题,就我省来说,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工与协作,是优化装备制造业组织结构需要特别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普遍具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所以,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是密切关联的,大型国有企业在集中精力做好主业的同时,通过推进产业链的外部化,可以提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交叉点,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装备制造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格局。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在运行机制上更加灵活。应创造条件,发展更多的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我省装备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大量的中小企业“扎堆”在核心大企业周围,发展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和采购基地,并在充分竞争中提高配套部件的技术水平,也有利于大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成套能力。要让大企业更大、更强,中小企业更专、更多,密切企业间的联系,提高产业组织效率。
培育销售收入500亿乃至上千亿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还只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近些年,辽宁装备制造业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但目前销售收入大多在百亿元左右,与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差距甚远。我省要建设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必须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规划》提出,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也要求我省必须加快骨干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以大企业支撑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新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各国和各地区的实体经济,也促使各个产业、各个行业重新“洗牌”。要用世界眼光看待我国和我省加快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历史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虽然遭受较大冲击,但景气度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远远高于美国及欧洲制造业大国的水平。美国华盛顿经济咨询机构GlobalInsight预测,中国将于2009年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中心,较此前的预期提前了4年。该机构还提出,2009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输出中所占比例将达到17%,而美国将下滑至16%。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世界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所以,我们不应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应以国际金融危机促使装备制造业加快整合为契机,以机床、造船、海洋工程、输变电、汽车等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实行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和重组并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一定要破除“条块分割”、“画地为牢”,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应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重组的产业政策的同时,发挥好资本市场在这方面的作用。
提高大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拓展装备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规划》关于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集团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也就是集设计、制造、成套、安装及各种服务于一体,组织实施“交钥匙工程”的能力。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法国阿尔斯通等世界级装备巨头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一个重要方面是成套能力和总承包能力强,能够提供全系统服务,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从现代工业产品的价值链看,产品的研发、设计等上游阶段和产品的品牌、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下游阶段的附加值大,盈利率高,而在加工、组装、制造等中间环节则附加值小、盈利率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靠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占其海外工程承包量的70%。近些年,我省企业在成套能力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缺乏工程总承包能力,因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未形成销售优势,往往是做了项目的大部分,但只得到了价值链上的少部分收入,造成高产值、低利润的现象。
必须有一批在产品成套和工程总承包方面的领军性企业,力争把辽宁建成重大成套装备生产基地和工程总承包中心。我省的一批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应在现有的提供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乙烯装置成套设备、大型煤炭化工装置成套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电站辅机成套设备等基础上,继续瞄准国家重点建设所急需和可实现进口替代的重大关键装备,强化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核心主机设备和配套辅机,提高成套水平;同时,不断延伸制造业的服务内涵,尽快发展成为具有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配套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工程公司,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各类企业都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理解用户提出的各项要求,与用户企业建立动态联盟关系,通过长期合同充当用户的“总工艺装备师”,为用户研制和生产“量体裁衣”的产品,提供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试验报告等多项服务。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就是要通过提高成套能力、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服务能力,将产品链向具有高附加值和盈利能力的上下游两端延伸,从而提升产业的利润空间,实现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升级。
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产业集群化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载体。辽宁装备制造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拓展利润空间,都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我省正在规划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和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也突出表明了要通过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从整体上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包含诸多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应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规划一批在国内分工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沈西工业走廊”重点建设机床制造集群、通用设备制造集群等,大连“两区一带”重点建设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集群、船舶工业集群等。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对产业集群所下的定义,它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企业,但又不能仅仅是企业的聚集。具体到我省现阶段的工作,一方面,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建设各类公共制造和服务平台,包括公用制造平台、公用研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实施本土企业搬迁改造的同时,加大集群招商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驻辽宁,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投向辽宁。最终要通过企业、人才、技术以及各种中介组织的聚集,实现资源共享,产品配套,降低成本,拉长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