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向学术歪风说“不”
辽宁日报 2012.09.25
9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辽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峰论坛”在沈阳举行,论坛以“学术期刊与学术生态建设”为主题,鲜明地提出了拒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口号。论坛举办期间,65家与会期刊联合签署《沈阳宣言》,即《关于学术期刊加强自律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共同向不道德的学术行为说“不”。
全国重要社科期刊共同承诺加强自律、坚守道德
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意识向学术领域的渗透,深刻影响了原有的学术生态环境,致使学术歪风蔓延。学术期刊是学术活动的主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各种诱惑和浸染。对于学术期刊办刊人来说,如何加强自律,抵制各种诱惑,维护期刊的声誉,使期刊在匡正学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中发挥导向作用,是当前必须直面的一个严峻挑战。“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峰论坛”的召开表明了国内主要期刊的立场和态度: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学术界内部的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约束已经迫在眉睫。
此次论坛设定了3个主要议题,分别是“面向世界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机制”、“学术期刊如何加强自律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期刊在学术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机制”。来自全国多家重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学报的100余位社长、学报主编及研究人员出席了论坛,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65家期刊签署了《沈阳宣言》,即《关于学术期刊加强自律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
《沈阳宣言》声明:全国数十家学术期刊就增进期刊自觉意识,共同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环境达成如下共识:一.签署本声明的期刊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共同体成员承诺加强期刊自律,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学术尊严。二.坚决抵制期刊“互引”、“互转”等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无视期刊质量,以牟利为目的的乱收版面费的腐败现象,让期刊回归学术公器之本质。三.建立期刊学术诚信档案,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若发生上述不端行为,将受共同体成员一致谴责,以树立讲诚信、守规范的学术风气,推动良好学术环境的建立。
“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峰论坛”的前身是已经举办了10届的“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而本届论坛吸收了部分有影响的高校学报和专业期刊参加,首次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与高校学报、专业期刊的多元互通对话,呈现出一个更加完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面貌。
论坛期间,《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朱剑、《学习与探索》社长赵玉贵、《深圳大学学报》主编王兴国、《吉林大学学报》主编崔月琴、《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社长姚申、《广东社会科学》总编江中孝、《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等20余位期刊负责人、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切入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关注的焦点也各有侧重,但对社科期刊目前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有共同的认识。学者们一致提出,社科期刊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作为期刊人、研究人员,有必要积极探索建构面向世界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评价机制,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促进良好学术生态的养成。
学术期刊需要尊严和品位体现中国学术应有的风范
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统计,中国学术期刊大约产生于1815年,距离今天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却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中国大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大约有3000余种,其中多数是综合类期刊,它们共同组成了庞大的学术期刊种群,对中华学术文化的复兴、建构以及均衡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当下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学术期刊更应当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不负引领学术、建设文化的重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论坛发表致辞时,呼吁广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把握发展时机,但同时,也要直面期刊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他说:“无论是党中央的重视程度、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经费的支持力度,还是创新工程的推进,都表明社科期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过,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社科期刊正面对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文化和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对此,社科期刊界应当具有紧迫感。在未来的发展中,社科期刊首先要牢牢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扎根于中国的丰富实践,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出去。其次,要强调学术规范。学术期刊守土有责,应自觉自律,共同呼吁全国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坚持学术规范,共同提出标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再次,学术期刊也要推进以完善编辑队伍为中心的期刊建设。最后,还要积极应对数字化的挑战。数字化只是载体,期刊内容依然是核心。学术期刊还要积极主动地面对数字化浪潮,顺应潮流,在数字化的平台上进一步推动期刊自身的发展。 ”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振东提出,中国的改革事业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和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他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开展理论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和学术平台,在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受命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期刊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事业,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打造和维护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良好形象,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开拓和扩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空间,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提升和彰显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存在价值。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每一位期刊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认为,期刊人要更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还要建立既面向世界又独立自主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机制。他说:“学术期刊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当代中国学术的前沿阵地,是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战略高地。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要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期刊的有效做法,但绝不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而要立足中国的实践和国情,形成自己的编辑流程、编辑制度和发稿方向。在学术上,不独立思考、拾人牙慧,是没有出息的,谈不上尊严。办刊也是如此。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要在学术界培育浩然之气、倡导正直之风,弘扬严谨治学的精神,杜绝浮躁虚华的习气。让我们的期刊有尊严、有品位,体现当代中国学术应有的风范。 ”
转变评价机制学术期刊才能步入良性发展
向学术歪风说“不”,不仅是“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峰论坛”对期刊界、学术界发出的倡议,更是面向公众作出的承诺。然而,表明态度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在实践中贯彻执行,真正遵循学术道德标准,真正遏制住正在不断蔓延的学术歪风。
早在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就曾联合全国50余家知名学术期刊共同签署了 《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2009年10月,同样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又在澳门举办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期刊界高层论坛,主题为“共同打造中文学术名刊学术期刊的用稿标准与评审标准”,呼吁抵制学术不端。 201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再度倡导学术期刊携手抵制不良学术风气,探索建立权威、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应当说,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早已警醒,并一直在不断反思,因此,才会屡屡发起抵制学术不端的倡议。
《社会科学辑刊》主编高翔坦言,非学术因素的出现导致了学术期刊生态圈的恶性循环局面。他说:“由于学术期刊经费普遍不足,各类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办刊模式得以实施,这虽然对学术期刊有解燃眉之急的效用,但也导致了学术期刊生态圈的恶性循环,使学术的传播沾染了更多的商业气息,学术期刊生态发生紊乱。 ”他认为,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全面解决学术期刊生存忧患,使其真正成为传播科学真理的中介。
另外,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不良竞争。高翔说:“在核心期刊标准的指挥下,不仅高校学术评估以刊论文为标准,而且各级学术期刊也以跻身核心期刊行列为目标,以入选核心期刊为荣。这种对核心期刊的过度追捧,不仅偏离了评定者的初衷,也导致和加剧了期刊走进误区,影响了期刊的健康生长。 ”因此,他提出,必须扭转“以核心期刊为标准”的评估机制,唯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此外,与会学者还提出了“评价机构排行榜使学术评价过度简单化”、“学术期刊应当引进社会评审”、“学术期刊要强化公信力”、“网络时代使学术期刊由小众转向大众”等观点,对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判断和展望。
□本报记者/王 研